2023年4月安徽自考00812鲁迅研究试卷
编辑整理: 安徽自考网 发表时间: 2023-10-10 点击数:
一、单项选择题:本大题共1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20分。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选出。
1.鲁迅在《热风·随感录。三十五》中提出了“__”是“第一义”的思想主张。
A.保存国粹
B.保存文化
C.保存我们
D.保存人民
2.小说____中第一次出现了“看客”的概念,第一次出现了“看”的动作。
A.《示众》
B.《阿Q正传》
C.《头发的故事》D.《兔和猫》
3.“石灰一样白的圆脸,漆黑的浓眉,乌黑的眼眶,猩红的嘴唇”,这是鲁迅笔下__的形象。
A.无常
B.巫婆
C.女吊
D.神仙
4.周作人认为“最富鲁迅气氛”的小说是
A.《伤逝》
B.《孤独者》
C.《在酒楼上》
D.《铸剑》
5.小说《铸剑》原题为__,1932年编入《自选集》时改为《铸剑》。
A.《眉间尺》
B.《越绝书》
C.《宴之敖》
D.《非攻》
6.《过客》中的“向前走”可以说是鲁迅对自己的__的总结。
A.人生哲学
B.历史哲学
C.生命哲学
D.文化哲学
7.鲁迅在__中批判了“中华中心主义”。
A.《论睁了眼看》
B.《摩罗诗力说》
C.《文化偏至论》
D.《我之节烈观》
8.鲁迅认为__是中国国民性的一个重要特征,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结构的产物。
A.主奴互换
B.奴性
C.奴隶
D.奴才
9.在《论睁了眼看》中,鲁迅以是否“敢于正视人生”为价值标准,给予__极高的评价。
A.《西厢记》
B.《红楼梦》
C.《水浒传》
D.《聊斋志异》
10.1923年鲁迅发表了题为___的演讲,表达他对女性解放运动的看法。
A.《娜拉走后怎样》
B.《未有天才之前》
C.《关于知识阶级》
D.《革命时代的文学》
二、双项选择题: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0分。
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选出并将“答题纸”的相应代码涂黑。错涂、多涂、少涂或未涂均无分。
11.鲁迅作品的基本母题: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;生命无辜的毁灭;以及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的奴役、残害的绝望的_____。
A.珍惜
B.嘲讽
C.关爱
D.蔑视
E.抗争
12.____和____是鲁迅心灵中的两个敏感区,任何对这两者的伤害,都会在他内心掀起巨
大的情感风暴。
A.农民
B.妇女
C.知识分子
D.儿童
E.青年
13.鲁迅认为衡量一种文化的价值尺度只有一个,就是看这种思想文化是否有利于现在中国人
的__、温饱和__。
A.生存
B.生产
C.进步
D.生活
E.发展
14.鲁迅在《灯下漫笔》中说:“所谓中国的文明者,其实不过是安排给__享用的人肉的筵宴。所谓中国者,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___。”
A.穷人
B.阔人
C.贵人
D.厨房
E.餐厅
15.鲁迅的精神气质与他的故乡__与中国历史上的__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A.浙西文化
B.浙东文化
C.闽南文化
D.魏晋风骨
E.建安风骨
三、填空题:本大题共10小题,每空1分,共10分。
16.鲁迅思想的核心是“__”,其根本在“尊个性而张精神”。
17.《_》是鲁迅最“个人化”的著作,是鲁迅心灵的诗,包含了鲁迅的哲学。
18.在“五四”新旧论争中,鲁迅坚决站在__这一边。
19.夏瑜是鲁迅小说《_》中塑造的人物。
20.《_》是鲁迅唯一一篇以婚恋为题材的小说。
21.鲁迅曾说自己写《___》是“只取一点因由,随意点染,铺成一篇”。
22.鲁迅说,写于1925年12月的《__》,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面作的。
23.对知识分子充当“官的帮忙帮闲”“商的帮忙帮闲”与“__的帮闲”的批判,是鲁迅30年
代文化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4.拒绝充当“___”,是鲁迅与青年关系的一个基本点。
25.报刊写作不仅使鲁迅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,创造了属于他的文体一__,而
且在一定意义上,甚至成为他的生命存在方式。
四、名词解释题: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15分。
26.“生命之爱”
27.“真的知识阶级”
28.“伪士”
29.“精神胜利法”
30.“无常”
五、简答题:本大题共4小题,每小题5分,共20分。
31.请简要分析《故事新编》的创新性。
32.请简要说明鲁迅在《摩罗诗力说》中所概括的“精神界战士”的三大特征。
33.请谈谈你对鲁迅“执着现在,执着地上”的认识和理解。
34.以《灯下漫笔》为例,简要分析鲁迅杂文(随笔)写作的思维特点。
六、论述题:本大题共2小题,第35小题12分,第36小题13分,共25分。
35.结合鲁迅小说的创作特点,分析论述小说《孔乙己》中“小伙计”的艺术形象,并着重分析鲁迅为什么要选择“小伙计”为叙述者。
安徽自考网声明: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952056566@qq.com
下一篇:暂无
安徽自考便捷服务
- 微信交流群
- 微信公众号
安徽自考网微信公众号
随时获取安徽省自考政策、通知、公告
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
- 热点文章
- 常见问题